我的耳朵可以听出128K、320K和无损音乐的区别。

这里有一份音质识别力测试,给你六首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曲子,看你能不能听出128K、320K和无损音乐(MP3、MP3、WAV)的区别:Audio Quality Quiz Results: You Did Slightly Better Than Guessing Randomly

啊哈,我的测试的结果是六对五~
然后过两天心里有个疙瘩还不甘心,重测了之前fail的曲目,非常好,现在我的成绩6/6啦!

一直以来的说法就是高品质MP3那320K甚至128K的音质就完全足够,没有必要追求更高的音质,反正人耳也听不出来。
一直以来不过我都是半信半疑,因为网页端听在线播放的音乐和客户端听高品质的感受就会有偏差,更别提下载的AAC或是别的无损品质的音乐了。
你说不出来究竟是哪个音丢了、哪个调跑了,但就是能感觉到气势散了、旋律浑了,有差。
而且,这个话题还不能多说,多说就成玄学了。

反正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心理作用,上边的测试结果就是一份证明报告。
我不知道别人的耳朵是怎么听的,那我的耳蜗和脑神经就是这么敏感。

Life is short. Use Python. 如果有条件的话,当然应该供养最美好的给耳朵和心之Kokoro呀~!

听音乐只听个响的朋友也大可不必管这egg-pain的闲扯话题。
然而,Once(曾经)和 Begin Again(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这两部音乐电影以及一学期的交响乐听声辩位选修课忽然某天教会我这个单纯的音乐消费者别只听主唱啦,而要关注每一个乐器的穿针引线、每一组搭配的珠联璧合、每一段节奏的起承转合啊。
出于对 Mariah Carey 的那首 We Belong Together 的喜爱,我曾抛下手上的所有别的事情单把这首歌听了十几遍,又大概是受了一副好耳机的眷顾,才像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一样发现原来我以前的听法统统都是挂一漏万。
我忽然明晓一段好音乐,能比分形图案还要吸人,你以为你已经听到它最底层的细节,但是一旦得到机会发现一个新的欣赏角度,那一细节却又能展开、占满无穷大的画布。

那可真是太好了!

关于音乐,只有一点,让我想不通地可惜:明明有某一种声音,第一次听到时会发自生理地感到新鲜,比如香菜的《恋爱サーキュレーション》还有黄龄的《痒》。可是,如饥似渴地循环了数十遍后,那种新鲜感居然就失窃了。明明,这种新鲜感的消失才不是因为我喜新厌旧啊?_?,就是耳朵、耳朵、Mimi听不到了啦!!!好舍不得啊!!

关键词:音质无损

Previous Next

这里还没有人留下过评论。
有兴趣说几句吗?

添加新评论

回访链接

*设定头像请访问Gravatar服务